聚焦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

  据青海省工艺美术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许诚介绍,截至2012年底,全省工艺美术行业有规模的企业、单位(包括国营、民营、私营及个体等)共82家,工艺品销售商店、个体作坊近2400家。通过对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的普查工作,已挖掘和整理出我省的工艺美术品类共八大类,25个中(小)门类,62个种类,8000余个品种。

  到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5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8个。

  2003年,对于西宁新之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那一年,藏羚羊要竞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消息传来。西宁新之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马季春立即开始了藏羚羊吉祥物的设计,并将设计的藏羚羊圆雕作品《高原精灵·藏羚羊》交给了青海申吉办,送往了北京奥组委,让它成为了藏羚羊吉祥物的一个设计样本。

  借着这个机会,西宁新之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快速地发展了起来。2004年,新之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作为我省现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成为了国家文化部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西宁新之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设计的一系列产品中,无论是城市雕塑、昆仑玉器,还是骨雕、工艺包装等产品,每一样都包含着浓厚的青海特色。11月23日,在马季春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新之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产品展览厅。展厅里,一件件藏羚羊作品精致细腻,栩栩如生;一面面以青海特色风光为背景的水晶盘,工艺精美;一件件昆仑玉器秉持传统,精益求精……

  “我的事业是要打造青海一流的文化产业。”这是马季春给自己的目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自主研发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一环。

  “21腾飞青海浮雕古银盘”就是他的第一项专利产品,很多青海名胜景观被集中体现。“‘21腾飞青海浮雕古银盘’作为礼品推向全国市场后,当年销量便达到了万件。如今,新之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开发的工艺产品已有200多个系列。”马季春说。

  现在,马季春又在设计新的工艺美术产品,而为了激励与扶持马季春的创新事业,今年11月,国家财政部为新之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下拨了200万元资金,用于产品的研发与创新。

  贵南藏绣,又称贵南针线,是贵南地区藏、汉等民族妇女以藏族装饰图案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刺绣技艺,被青海省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41岁的卓玛杰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看到了商机。而如何将长期处在民间状态的藏绣变成一种被大家广泛认知和关注的文化产品,是卓玛杰遇到的最大难题。

  “一千多年来,贵南藏绣基本上属于各家各户关起门来在家里绣,绣完要么自己用,要么就在家门口卖。”卓玛杰说。

  正因为这样,贵南藏绣技艺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与改良。虽然历史悠远长久,但是与南方绣品相比,贵南藏绣不仅针法单一、粗糙,而且在视觉效果上也存有一些缺陷,这也是贵南藏绣一直走不出青海的根本原因。这让卓玛杰犯了难,一时不知从何下手。

  就在卓玛杰犯难的时候,海南藏族自治州开始对藏绣进行抢救性发掘整理,并成立了专门的藏绣文化中心,对这一非遗项目进行研究与开发。以此为契机,卓玛杰的藏绣公司立足当地丰富的民族民间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得到了初步发展。

  虽然藏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要将它变成一种大家都喜欢的商品,在不改变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就成了卓玛杰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针对贵南藏绣针法的单一,卓玛杰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他不仅挑选了一些绣工前往苏州学习,也请来了南方的刺绣大师前来贵南指导刺绣。在保留贵南藏绣原有针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与创新,将藏绣与苏绣的一些绣法进行了结合。

  在图案花型上,卓玛杰也进行了创新,加入了一些动物、山水、自然风景等的元素,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更丰满。

  市场是考验商品的试金石。五年间,卓玛杰的创新得到了市场的认同,布绣嘎玛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今,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突破了700多万元,带动从业人员已达到2000多人。”卓玛杰说。

  近段时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家藏绣企业还主动找到了卓玛杰。“他们盼望能与我们合作,一起发展藏绣产业。”卓玛杰说。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民族民间艺术,在挖掘和开发后成为了我省文化产业的“吸金石”?“我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名省的重大战略。这为我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许诚说。

  越来越多的工艺美术企业更是推进了我省工艺美术行业的稳步发展。“截至2012年底,我省工艺美术行业有规模的企业、单位(包括国营、民营、私营及个体等)共82家,工艺品销售商店、个体作坊近2400家。”许诚说。

  “除此之外,我省举办的‘青洽会’‘藏毯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郁金香节’以及‘中国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等省内重大经济文化活动,也为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李少明说。

  不仅如此,自2003年以来,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坚持“走出去”战略,先后组织行业企业、单位参加了省内外、国内外重大文化展会活动。

  “通过参与各种展会活动,我省具有地域特色的玉雕工艺品、藏文化艺术品、民间工艺品、传统小工艺品、现代工艺礼品等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充分展示、宣传和交流,逐步扩大了我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影响。”许诚说。

  自2003年开始,我省还连续举办了十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在省内乃至西部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了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品牌展会。